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实践育人 | 在实践中服务社会

来源: 2023/3/14 21:04:48      点击:

“助力乡村振兴、传承非遗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志愿服务、校企共建劳动教育、青春母校行……”福州理工学院以实践育人为抓手,将思政课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让学生将青春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社会实践中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近三年,福州理工学院师生多次在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共同举办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荣获先进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报道团队以及优秀视频团队,累计共获得各类社会实践省级以上奖项近30项。

全国优秀团队

逐梦“夏”党暑期社会实践队

全国优秀报道团队

“河小禹”踏水寻源调研专项社会实践队

全国优秀摄影团队

互联互通新型红色教育队

金秋红色暑期实践队

全国优秀视频团队

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

“红色记忆薪火相传”暑假社会实践团队

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商学院辅导员、助教 林欣悦

护理学院团委书记 曾祥鑫

全国优秀通讯员

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学生 许瑞轩

护理学院2020级学生 陈一帆

省级先进单位

共青团福州理工学院委员会

省级优秀团队

闽文化调研社会实践队

“河小禹”踏水寻源调研专项社会实践队

省级先进工作者

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陈书琳

商学院辅导员、助教 林欣悦

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辅导员、助教 张婷

2022年福建省“校园河长”

应工学院辅导员、助教 林志涛

应工学院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 李燕子

党史教育不停歇,红色课堂润童心

福州理工学院各实践团队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寻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8月1日,护理学院星火党史教育宣讲队在龙岩长汀先后走访了瞿秋白纪念馆、杨成武将军纪念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地标。在参观学习的同时,实践队员们还采访了来自福州、泉州等地区的革命老前辈,听他们讲述革命历史和光荣事



2022年7月11-17日,“逐光助梦”支教队先后在永泰同安中心小学、南平顺昌大干中心小学、龙岩连城姚坊光彩图书馆开展暑期义务支教活动,带领孩子们学习《闪闪的红星》红色故事和连城县革命英雄项与年的故事,并鼓励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彩笔去描绘党在他们心中的样子,为党献上生日祝福。在空闲时间,支教队还来到龙岩连城新泉镇参观中国红军第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重走红军路,探索更多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


走进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地僻人难到’这五个字儿就曾经是下党乡最真实的写照,在我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是……”2022年暑假期间,福州理工学院逐梦“夏”党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在田间地头、乡镇村居等生产生活一线和乡村振兴最前沿,实践队员们创新打造“乡村调查+直播带货+品牌推广”的模式,化身为“好物推荐官”,开展“下乡的味道”农副产品公益直播,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单场直播超1000人次观看,点赞达2.1万。实践队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业本领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将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有机结合,引领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青春之笔”描绘多彩乡村,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中青校园、故事下党等各大主流媒体报道50余篇次,并荣获2022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传播文明,不以山海为远。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的事迹引领着“青春菌旅”暑期社会实践队。2022年暑假期间,实践队前往宁德古田县,以参观学习、采访调研、视频宣传等方式深入菌业研究基地,全面了解当地菌业发展状况。实践队成员利用专业所学,自主研发了助农技术产品——菌菇智能浇水系统与环境亮度温度湿度检测报警系统,帮助当地的农民改善了菌菇的生产效率,有效助力解决“三农”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探寻地方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福州理工学院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2020年暑假,闽文化调研社会实践队走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文化夜市、福州文庙,了解非遗珍品背后的文化故事,观看非遗福船制作过程,探讨开展非遗保护,动手制作软木画作品,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考察、采访纪实、动手实践、走访调查等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探寻闽都文化底蕴,传承福建非遗文化。



今年寒假期间,“文化探寻树自信,争做时代传唱人”实践队聚焦非遗民间技艺,前往福州、泉州、漳州等地,通过线上文献研究和线下实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诏安剪瓷雕、剪纸、油画等非遗中探寻传统工艺,从中感受非遗历史沉淀的魅力,以学习传承的方式守护文化之根。

情系敖江水,争做“河小禹”

山青水波绿,白鹭船舷停,奔流不息的敖江陪伴着福理工学子,全校师生也一直心系敖江河水生态环境,“河小禹”踏水寻源调研专项社会实践队便应运而生。“河小禹”作为学校“551”育人“七彩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将河湖长制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直观呈现河长制运作体系及河流水环境治理改善效果。


多年来,实践队在暑期奔赴敖江沿岸,开展水质检测、爱河护河行动、生态文明宣传等实践活动。实践队员运用生物技术专业所学知识,在生物基础实验室对提取的水样进行检测;走进潘渡镇人民政府,开展“我与和河长面对面”座谈会;走进敖江流域内小学,开展河流保护宣讲、PH试纸实验、河流知识问答、“河小禹”口号宣誓等活动;沿敖江流域牛溪河畔进行巡河护河活动,清理垃圾、勘查环境,与工作人员共护河;在敖江流域牛溪河段的桥廊上进行“绘桥·绘心”主题活动,以“绿水青山”为主题,绘制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桥绘。开展线上直播活动,传递了“建设幸福河,有我河小禹”的实践活动内容。


2021年,“河小禹”踏水寻源调研专项社会实践队荣获2021福建省高校美丽乡村直播挑战赛金奖,“河小禹”文创设计作品获二等奖,团队指导老师林欣悦获优秀指导老师奖项。


公益志愿作贡献,劳动教育长才干

福州理工学院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纵向赋能,贯穿育人链条,开展青苗计划、青穗计划、情暖夕阳计划、无偿献血等公益服务,指导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助老扶弱、爱心支教、无偿献血、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



“三根小小的鸡毛轻飘飘的,毫不起眼,但它们同样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和海娃一起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连江县潘渡小学,来自福理工的志愿者林同学正给小学生们讲解红色绘本《鸡毛信历险记》的故事。讲述红色绘本、学习帮扶、爱心义卖……志愿者们充分结合专业特长,组队走进各中小学,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


福州理工学院以劳动实践为抓手,建强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积极探索校地、校企联合的劳动实践基地共建模式,联动校内外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实践。组织学生前往校外劳动素质教育基地开展“党建引领励心智,劳动教育促成长”主题劳动实践,到华福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连江宜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行业教育,引导返乡大学生通过“创青春”微信平台参加实习实践,在走访、实践中上好劳动育人“大思政课”。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福州理工学院师生将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深入推进“五育创五A,三全育全人”551育人体系建设,培养大学生“一个内功,七种武器”的能力,不断探索实践的服务形式和载体,引领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构建实践育人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