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你的位置:首页 > 快捷通道 > 学术讲座

福州理工学院特邀谢旭斌和范伟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2023/4/4 16:45:27      点击:

4月3日,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旭斌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伟,受邀来到福州理工学院,为百名师生带来了两场精彩讲座分享。校党委书记卢榕炜、副校长林深、学院领导及传媒艺术系师生到场聆听学习,讲座由传媒艺术系主任董航主持。

嘉宾介绍

谢旭斌

现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设计系主任,中南大学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文化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设计家协会陈设委常务副主任;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艺术学)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专家。主要从事传统村落景观、乡村文化艺术遗产、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实践工作。

范伟

现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陈设艺术委员会主任。出版《形由新生——设计形态研究》等专著5部;主持省厅纵横课题15项,发表在《文艺研究》、《装饰》等CSSCI与核心期刊16篇。2017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科最具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讲座内容

第一场:《乡村振兴下民族文化母本的设计转化研究》

“人要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谢旭斌教授引用海德格尔的箴言开场,展开了湖湘村落景观背后的“文化母本”意涵探究。基于乡村振兴下的民族文化体系,讲者进一步分享其在地化田野研究之下,对于母体文本的考察,并针对湖湘村落景观背后的审美意蕴进行了由浅及深的探究。

谢旭斌教授进一步展开民族“文化母本”的观点及意义生成,并指出在挖掘民间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审美性智慧的同时,更需要挖掘“文化母本”背后的文化生成观与民族文化基础背后的故事脉络。

基于文化母本和创新共融的时代意义,谢旭斌教授进一步以山水画中的乡村景观和上海世博会宁波腾头馆为例,提出艺术智慧的延承和传续。乡村作为中国文化之根,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基础,也是现代家园社区文化共同体的原始图谱。

第二场:《“形意场”论下人工智能驱动的设计体验创新》

范伟教授以最近备受关注的ChatGPT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蝶变后的未来设计流程和创意手法的延伸。借助ChatGPT的发展,设计领域在人工智能的参与下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在与人工智能的博弈中,理性层面或许会输,但感性层面人类仍然占据优势。”范伟教授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基于理性化的逻辑表达,在审美意识和创新层面仍无法达及人类的水平。

范伟教授进一步提出“形意场”的核心理论,通过中国传统的“四时五行”来切入理论框架——“形意场理论”,针对形意场背后的不同场域进行展开极为精彩的叙述,进一步加深了现场师生对于“形意场”的深刻理解。

随着讲座的深入,范伟教授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模式之下,人类如何与人工智能协同平衡,共创人生价值。以及通过极多国内外的丰富案例,展开人工智能在未来设计领域的实际应用与价值模式的叙述。人工智能对于人类而言,并非固步自封的状态,而提供了变革性的视角,对于设计应用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都具有革新性的意义。

现场回顾

两位嘉宾的演讲吸引了广大在场师生的浓厚讨论,学生们积极与嘉宾展开交流,探讨文化母本背后的传播意涵,以及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如何为专业师生提供更多便捷性与启发性。

本次讲座,是充分推进福州理工学院“五育创5A,三全育全人”551育人体系的有力举措,帮助我校师生开眼界、增见识、扩格局,提升师生专业素质。至今,“博学讲坛”已经成为我校培养青年学生全面成长的一个品牌,是落实学生成长发展“筑梦工程”的有效措施,深受广大同学欢迎。

© 2020 福州理工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连江西江滨大道8号 邮编:350506 电话:0591-62990012 闽ICP备15015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