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福州理工学院召开“教风学风建设年”动员大会

2021/4/21      点击:

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生员工对教风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月21日下午,以“严教风 正学风 班风好 校风兴”为主题的“教风学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在学术报告厅召开。校领导林深、谷振宇、陈麓、官毓钊,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全体辅导员,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其他教师通过视频方式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卢榕炜主持。



会上,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陈新主任就近期教风学风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和对策。陈新主任的报告让与会教师和同学对当前教风学风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和判断,对下一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林深副校长做题为《严教风,正学风,师生同心戮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她从“为什么要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做什么?”、“教风学风建设怎么做?”等三个维度对2021年“教风学风建设年”方案进行了解读和动员部署。林副校长指出,教风学风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更是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久久为功做起来。全校上下要以“教学教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为行动指南,全校动员、全员行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根本,实施 “严教风”和“正学风”两大工程,完成十三项任务,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工作中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制定计划、分段实施。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要在教风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协同推进。通过强基固本,营造氛围带教风端学风,培根铸魂,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要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清朗学风行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报告的最后,林副校长号召全体教师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工作落实,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改善教风学风,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使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希望全体同学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教风学风建设各项活动中,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



教师代表、商学院院长涂晓今在发言中提出,教风和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老师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教风和学风建设应该立足于教师和学生,见效于教师和学生,并以师生们的教风、学风变化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不仅使教师在教学上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精益求精、奋发向上。



学生代表,校学生会执行主席、2018级广告学专业杨馨同学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立志成才,用实际行动做校风学风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加强自律意识,严守校规校纪;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实践,提升个人素质;争做学生表率,发挥骨干作用。



党委书记卢榕炜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教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校师生要认真落实学校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意见,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师生要带好头,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相互协调,教师队伍和学工队伍要积极配合,同向发力,协同推进教风学风建设。构建校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党风正、校风清、教风严、学风好”的良好生态。同时,要将教风学风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办实事、解难题。教师要争做学生喜欢的“四有”好老师,学生要争做 “六有”好青年。希望全校师生携起手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管理、从严治校,按照“补短板、创特色、谋发展”的要求,上下同心,攻坚克难,为学校顺利通过合格评估铺路架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动员大会在师生间引起强烈共鸣和反响。老师们表示,教风学风建设事关学校长远发展,作为教育者,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折不扣执行学校的工作部署,争做“四有”好老师。同学们也纷纷表示,作为福州理工学院一份子,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投身到优良学风建设中去,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同学间广泛传递正能量,团结大家肩负起在校大学生的责任,为学校和个人的提升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2020 福州理工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连江西江滨大道8号 邮编:350506 电话:0591-62990012 闽ICP备15015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