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福州理工学院董事长陈国鹰:集成国家力量加快6G技术研发,构筑未来科技战略新优势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开幕。在审议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国脉集团董事长、福州理工学院董事长陈国鹰发表了《集成国家力量加快6G技术研发,构筑未来科技战略新优势》的建议。
以下为具体报告内容: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战略。去年,我国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并将其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到2030年,信息革命的三个重要原理香农定律、冯诺依曼架构和摩尔定律基本到了极限,在新的基础理论架构还没有形成的同时,我们还要面对6G的升级挑战,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这一次不是普通意义上的5G向6G的通信技术迭代升级,而是一场划时代意义的科技革命。由于6G太赫兹频段处于电子学向光子学的过渡频段,需要突破传统无线通信理论,同时还必须面对高频无线特征下应用材料等基础问题的战略升级,这些都直接考验全球6G供应链的科技实力。
根据三星电子发布的6G白皮书,预计6G标准的完成和商用时间是2028年,而大规模商用可能在2030年左右。6G将主要利用太赫兹频段进行太空卫星组网,实现比5G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广的连接,同时将应用太赫兹等高频资源和人工智能高度融合,进行全频谱的无线通信,实现空天地海的“无缝联接”。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快6G研发速度,力图谋得发展先机。

首先,从科技角度上看,只有6G才能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目前的无线通信只覆盖了全球约70%的人口,20%的陆地面积和不到6%的地表面积。6G通过卫星互联网可以实现对地球的立体覆盖,真正做到万物互联。同时,可以为全球处在偏远和落后地区的二十几亿人口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
其次,各个国家都在抢占低轨道卫星星座资源。低轨道卫星星座的空间容量仅为6万颗左右,预计到2027年,仅马斯特的“星链”项目就计划发射4.2万颗互联网卫星。因此,地球低轨道空间已经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重要战略资源。
第三,6G强化了国家空天地海一体化的军事侦察和信息战的能力。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就和五角大楼签订了一个三年2800万美元的测试合同,为美国军方通信以及遥控无人机实施全球打击提供支持。
因此,针对未来十年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我建议如下:
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我们的科技发展远景目标一定会实现,数字中国建设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 上一篇:福州理工学院师生热议2021年全国“两会” 2021/3/5
- 下一篇:福州理工学院开展2021年春季开学首日线上听课巡课工作 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