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校园App】“数字赋能·共创未来”探索福州特色数字经济产业调研报告
题目:“数字赋能·共创未来”探索福州特色数字经济产业调研报告
学校:福州理工学院
学院:商学院
团队负责人:赵馨
团队成员:熊雅楠、林洁、廖晓洁、陈彩玲 、吴莉娜、郑若斯、吴晓静、王业亨、陈文捷
指导老师:陈良杰、陈志林、李丽华
摘要:当今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时代,福州的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其根源在于“3820”战略工程紧抓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用科学系统的发展理念为福州经济发展助力。近几年来,数字经济已经在福州蓬勃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当前福州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效益提升、动能转换等核心阶段。因此,全方位推进数字福州建设,打造“数字中国”建设的领军城市,以“数字福州”建设为抓手,促进福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数字福州、数字经济、3820工程
一、数字经济成为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主要成效
近四年来,福州数字经济规模逐渐增大,从2018年的2800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5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了25%,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36%提升到接近50%。[1]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福州GDP年同比增速分别为8.6%、7.9%和5.1%。相较同期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情况,福州数字经济的新动能引擎作用表现更为突出。[2]目前,福州共有数字经济上市企业37家,占全市上市企业的43%,5家企业分别获互联网百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百强,福光股份列入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公示名单;121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创新企业名单,位居全省首位。[3]如今,福建已建成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并且所有城市都达到了高水平光网城市标准。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所有地市,建成在用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4.2万个,规划机架超10万个,规模居全国前列,并以首批16家试点园区为重点,组织对全省97个省级以上工业(产业)园区开展需求调研等,加快园区企业网络改造升级,打通5G和千兆光纤进园区高速通道,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4]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2021年在福州举办的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约数字经济项目457个,总投资额超4000亿元。数字经济已成为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核心引擎。在2020年时,数字福建(长乐、安溪)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等重点园区成为软件企业发展的热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产值均超过千亿。[4]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高技术产业继续发挥增长主引擎作用。2022年1月至5月,高技术产业对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35.1%。5月份,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1.4%。[5]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在2021年1月9日闭幕的福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福州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50%以上。据悉,“十三五”期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4500亿元,占福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规模与增速均在福建领跑。[6]
(二)主要工作
为全面响应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19〕161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2021〕5号)、《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的重要精神,全面贯彻提升福州市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确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建设目标,促使福州市数字产业结构迈向新的高度,推动福州数字经济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更上新的台阶,打造新兴业态创新发展活跃区、推动建设福州市数字经济产业,使其成为现代化国际都市,与福州市具体情况相结合,现总结以下工作方案:
1.着重构建泛在智联的数字底座,敢于打破传统的体制机制障碍。首先我们要转移工作重心将其放在建设高水平数据中心、优化城市算力结构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存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市产业以更加乐观的态度参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以“数网”“数纽”“数链”“数盾”“数脑”五大体系需要我们紧密围绕,[7]推动建设数据中心集群,要想将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的节点落户在福州,就要积极努力。首先,我们可以鼓励福州现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一带一路”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创建;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泛在智能的城市信息网络、拓展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筑人工智能(AI)共性能力来推进全面升级的共性能力,例如我们接触较少的城市行动元、感知元等,打造工程发展云端一体化的,具有精准定位、智能识别、多维感知功能的无人机、摄像头、智能终端设备,将连续的低空感知在实践和空间网络上组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
2.推进与人类未来相融合创新的新型数字经济,创建中国优势数字产业集群。从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入手将实体经济融入到数字经济当中。为传统产业转型创造更加稳固的力量,不断推动我国的产业、业态、模式朝着更加新兴的方向发展。其次研究方向转为以产业链部署技术链和创新链为主,同我国华东六省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优势、技术短板和创新需求,优化完善交叉学科布局进行类比。推动应用学科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的协调发展,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在福州引进国家重点打造的实验分机构,鼓励新型研发点的开发与创立,新创新体的企业联合型。将省级以上优质水平创新型布局带入我们身边。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企业服务体系,利用领军企业的优势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发展,同步推进上游的技术研发和下游的应用推广。完善国内各项体系和系统,加大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类的专利培育和转化;引进国内数字经济企业落地福州,助力福州数字产业的发展。其中以福州数字金三角工程为例,综合考虑以福州为主的数字产业化发展现实基础和远景目标,系统打造形成以“科创走廊”为基础,滨海新城大数据产业集群、马尾区物联网产业和鸿蒙生态集群为导向,高新区光电集群为两翼,以仓山区智能产业集群为引擎腹地的优势突出、数字产业化发展格局特色俞发鲜明,打造福州数字金三角,形成千亿级数字产业化集群连片经济带。增加对工业网的改造投入,推广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福州)的规模化应用,培育创建工业互联网APP,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发展,运营服务等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
3.加强构建人民畅享的数字社会。一方面是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发展数字文化旅游产业。以福州市的三坊七巷、烟台山、鼓山、鼓岭、上下杭等重点文旅场所为研究方向,发展云上综合服务、数字艺术等新型文旅服务,打造数字景区、数字博物馆等新型技术旅游项目。另一方面是提高数字生活质量,推广数字社区新生活,培育数字就业新生态。发展智慧养老、智能停车、智能预警和“云生活”服务等社区惠民服务,推进e福州自助终端向中大型社区覆盖。发展数字广场等数字化微场景和创新社区微型数字公园建设,提升福州居民对数字经济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推动福州市数字经济建设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的建设,开展综合性的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利用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5G的创新发展,带动社区治理能级跃升。打响“好年华,聚福州”线上招聘品牌,为高校、企业和毕业生搭建良好的新型数字就业服务平台。增强全市人们在数字经济方面技能的了解和使用,加强全市人们数字技能的普及培训,全面提升福州市数字化产业就业能力,同时做好退役军人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退役军人互联网服务平台。
二、福州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挑战
(一)数字经济的区域竞争不断提高。虽然近年来福州GDP以及数字经济GDP占比不断提高,但是与华东六省的省会城市相比较,仍然不占优势。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他们拥有良好的数字产业基础,并且依靠原有的优势,在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在2019年,上海已经成为5G和固定宽带“双千兆”第一城,室外5G基站超4万个、室内5G基站超6.4万个,部署超过400项5G应用,[8]而福州仅启动了5G基站、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5个。其次,即便福州GDP在逐年提升,但无论是哪一个产业,增幅都没有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华东六省中部分城市逐年保持着高增幅,这将促进他们更快速的发展,从而使得区域竞争力不断提高。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 近五年福州与华东六省省会城市GDP发展趋势
(二)人力资源结构无法匹配数字化转型需求。数字经济的出现使原有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改变,并且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变革。首先,产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与一线城市和江浙沪地区相比,福州总体收入水平偏低,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紧缺。其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人才结构不合理、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这使得上海等地区在原有的竞争优势基础下,对人才、资本等要素具有更强的优势,让这些地区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创新力量,区域间产业竞争正趋向白热化。而后,福州市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江西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在保障方面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它提出要在改革创新、人才专项、融资支持、财税支持、要素支撑五大方面,制定创新制度;[9]同时南京在创业资金扶持、个人所得税奖补、人才安居保障以及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奖励政策。[10]因此,倘若政策扶持计划长期得不到完善,则会导致高端人才流入其他地区,十分不利于福州数字经济的发展。另外,目前许多企业在人才占比存在较大缺陷,50%以上为中年技术人员,年轻力量注入不足,可能会导致新技术的运用不够完善,无法适应时代之变。
(三)我国当前实现产业数字化的阻力较大。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当前固有的传统企业,它已形成了固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并且广泛存在数字产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无法有效的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为数字经济的范围内创新创业内容十分广泛,并且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经济模式、市场交易规则出现,原有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要,这不仅满足依赖传统技术维持传统产业的发展,这些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产业数字化的主要限制,因此无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深远发展。而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地区已经在蓄力开展攻坚核心技术,其通过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和与高水平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二者相比,福州市正创造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中的优势缺陷。
(四)数据资源关联共享程度低。据《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显示,福州市"互联网+"总指数(简称"互联网+")可理解为实体经济向数字中国投射的生产生活总值,简称数字 GDP,其物理意义务是各省(区)在我国数字 GDP 总量中的比重是4.1455,"互联网+"城市排名全国第15位;数字经济分指数(数字经济指数衡量的是数字经济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能力,其中包括数字经济的生产能力、数字经济对其他行业的溢出能力,以及全社会对于数字经济的利益能力三个部分)为2.97,排名第13位;数字生活分指数1.8885,排名第17位;数字文化分指数0.4764,排名第19位,[11]"数字生活"相对于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数字经济一线城市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一线城市数字流量充沛、品质优良、数据资源丰富,这让他们摇身成为国内实时在线数据交易领域的"隐形冠军"。而福州市项目在商业信息互联共享应用方面目前还暂未研究出现相对健全成熟的相应政策法规制度,从而就无法充分实现全国跨省部门或跨地行业单位间信息数据资源联通及共享,也即难以准确获得最宝贵丰富的地方公共领域信息资源数据与各类商业数据,导致各地普遍反映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
三、提高数字经济发展速度的突破口
(一)国家层面
1.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实现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一个必不可少重要的环境条件。数字基础设备技术的应用建设还包括数字传感器网络的更大规模商业化使用,5G通信技术发展等等,数据社会是一个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心中,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将不仅工业可以直接和现代工业紧密融合,还同时可以进一步赋予整个农业、交通、医疗、能源环境等各个行业巨大发展增长动能,有效充分地有效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与国内其他各类产业技术的全面深入交叉融合,最大程度最大化地释放发展经济各主要行业发展的增长潜力,创造市场出新需求。
2.加强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与保障工作能力。数字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及环境,与信息网络与安全技术密切直接相关。在通信网络条件日益走向成熟开放的现代社会,数据存储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显得越来越为严重,需切实加强其数字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能力。加强国家网络技术安全体系保障,健全网络运营安全保护机制,才能更好促进国内网信产业建设的高速优质有序发展。”
(二)企业层面
1.提升企业数字内容创新整合能力。在如今这个全科技化时代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更新与换代的速度也很快,需要持续不断地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创造力。首先可以开发出新的项目和技术,做时代的引领者,其次可以减少因其他企业的模仿而带来发展的限制。在我们调研过程中,福州思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提到了这一点,自我创新也许会花大量时间来把该技术做优,而如果模仿现有的技术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因此企业不能在一条道路上一直摸索,而应该保持先进的数字创新能力,开设其他业务来取得竞争优势。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新知识形成新技术,同时对产品更新速度也会产生影响,还能提升产业主体的竞争能力所以企业也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如今大部分公司都有定期对员工开展技术知识的培训,让员工尽可能地第一时间掌握新的技术知识,从而可以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开发出时代最新的技术。除此之外,先进的技术可以减少劳动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成本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手工造成的误差,优化了工艺流程,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向标准化与数字化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数字技术,降低各制造服务型企业之间的企业产品信息成本,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本地可实时准确获取各用户需求最新产品动态信息资源以及极大缩短了各厂家生产企业所按实际所需要向用户快速获得企业相关需求信息资源的时间,根据客户市场需求可快速地进行各种个性化企业生产信息服务与各种新产品技术服务升级,实现了这一三者无缝结合下的企业价值共创。
2.深入走进高校。高校毕业生是未来竞争的核心力量,各企业都需要新力量的注入。调研中福州凌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如果仅在毕业招聘会时介绍企业,就会出现部分企业想要的人才已找到自己的目标企业的现象,因此企业应该在平时就深入走进高校,通过产教融合、宣讲等方式,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定位,并且企业相关人员可以不定期地在高校开展竞赛,向学生介绍本公司的核心以及新项目新技术,不仅高校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思维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也能让学生提前熟悉公司业务,在毕业后可以更快进行相关工作。
3.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全面加速企业数字化生产管理转型。支持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全面自主集成开展先进数字化和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的智能化应用的研发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在为其打造产品技术自主的研发、生产、管理技术培训中心和智能集成制造营销管理体系建设等相关先进数字制造业与现代化制造业管理及技术集成服务创新领域实践中积极推动充分吸收综合与运用先进新型电子数字技术,努力推动引领行业将生产制造中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技术变成现代先进智能制造和智能设备、生产线系统中的应用开发新方向。重点制造业领域亟应全面构建好一套涵盖从工业产品自主创新和研发、生产技术装备先进制造、经营环节质量过程管理、售后服务系统支撑保障等多方面覆盖工业生产全环节产业链要素构成的制造业基础数据库平台体系出发,将促进重点制造业领域以数字化过程品质过程控制、智能化服务品质与管理质量提升与水平的转化等变成我国实现面向数字经济全面升级迈进的战略性产业变革新领域的新标志,并要着力于将信息技术推进使其产业快速实现转型提升并逐步升级为转型提升为工业智能化品质控制技术及产品质量数字化。促进实现我国现代制造业产品及服务环节的高智能化水平中高速向价值链高端化的转移过程和实现质量的安全化的精益生产。聚焦产业中的数字化靶向,沿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赋值能器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新路径推进行业演化。慢慢地去深入了解和全面挖掘城市产业经济的融合数字化潜力和社会转型经济发展下的信息技术创新及发展和应用新空间,逐步和积极引导推动政府应用新型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其与现代传统公共政务系统和信息化服务、城市社区信息化及治理、智慧城市平台信息化建设应用之间进行的数字化信息深度和应用技术融合及集成研究和城市数字化综合技术体系综合水平提升的示范工程应用,以大数据信息流的整合和带动数字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政策流方面的生产信息流网络进一步强化相互创新融合,支持国内重点规模和县级集团以上规模大企业集团和特别要关键也是地方国有的龙头及骨干企业集团公司要率先进行现代工业制造数字化改造提升与改造,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群的现代数字化生产创新制造融合和发展应用基地。
4.推进经济数字技术产业化。用一种新模式,新科技产业,新经营业态来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促进数字产业化为目标靶向,循着企业科技与创新驱动能力上的同步提升与先进数字成果产业化的加速转化及应用产业化之进路来推动演进。适度与超前加快敷设好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加快科学构建现代数字经济核心安全生产保障安全体系、促进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快速发展迭代应用与升级更新、依托重点前沿技术创新研发基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迭代应用创新与集成产业化创新发展、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
①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智能交通运载系统设备,智能机器人产品等一系列智能工业制造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及产品服务技术得到突破跨越,智能制造消费升级产品体验功能得到全面改善,人工智能系统感知,互动,决策技术瓶颈突破得到全面突破,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平台得到重点打造,系统化智能工业制造服务产业链模式得到全面完善,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入智能传统产业发展得到促进。
②促进大数据产业持续蓬勃向前发展。突破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研究自主开发大容量数据分布式存储获取和加工处理,超大规模数据仓库集成和云数据计算基础平台资源动态监控应用和优化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网络海量数据挖掘应用和分布式非结构化海量数据分析平台关键技术,强化大企业数据资源采集,传输计算和云存储管理软件开发,开展大数据企业质量认证检测认证和清洗检测认证技术基础研究服务,着力于支撑我国信息融合,交通物流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大数据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构建了贯通电子商务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辐射作用强的全国区域性商业大数据资源开发运营生态体系。
③推动物联网产业公司的持续成长并壮大。增强以移动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代表产品的大数字终端产品自主生产基础实力,以智能5G设备为主要代表产业的新技术研发应用,以大智慧工程福州平台为关键技术支撑,加大智能传感器,摄像头技术为核心代表技术的数字音视频信息采集传输设备和数字电子标签等为主要代表设备的智能物联网和感知联网设备整体布局开发及平台共建及共享开发力度,加快新一代智能传感器芯片和新一代物联网应用芯片关键技术研发转化及大规模产业化建设步伐,推动低成本,高效率传感监测设备的应用与普及,推动城市物联网检测技术成果向服务城市社会安全治理和维护生态环境方向展开应用集成展示,构建城市"万物互联"框架体系。
(三)高校层面
1.产教融合,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高等学校相关的学科博士点建设,使普通高校通过与高等学校科研技术院所等互相开展合作,共同着力培养能理论上联系企业实际需求的技术复合型创新人才,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核心重点学科开展联合研究,打破现有学科专业壁垒,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转型成长和效益提升。设置学分置换课程,让应届毕业生更早去企业实习,从而更快地掌握相关工作。加大对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支持力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中国新一代青年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学习创新技能及知识,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针。以数字经济为核心,鼓励顶尖人才拿项目或资本创业创新,建立有关数字经济顶尖人才链。
2.转变观念,促进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由2021届109万人上升至2022届107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则由2021届下降至2022届,其原因有二,一是毕业生就业观发生了变化,很多毕业生可能会因为想要逃避就业,不断提高学历滞留在校,寻求“慢就业”生活方式,二是企业由于时代变化迅速,每一年都会对新人产生需求,寻求“快就业”生活方式和经营方式,二者各有千秋,应结合实际权衡好二者的关系,在学生确实想要进修自我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快就业”还是“慢就业”。二是毕业生积极主动性降低,出现了只以自己所热爱的职业作为选择标准,而不主动向其它方面进行尝试。
3.与时俱进,增加专业性比赛。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学校组织大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各院校事先摸清企业的需求,有的放矢的设定比赛内容。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前提下,较好地使学生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了市场最新需求,奠定了学生就业实习基础。
数字经济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为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切实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加快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的融合发展。这是一个严峻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应勇敢接过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全力扎根数字产业,为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兴力量,将我国建设成为数字经济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梁凯鸿,石美祥,林双伟.福州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400亿元[N].福州晚报,2022-07-18.
[2]黄浩,刘丽媛.从2800亿到4600亿 福州数字经济年均25%增速的动力到底来自哪?[N].新华网,2021-03-19.
[3]林瑞琪,黄温玲. 奋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N]. 福州日报,2022-04-06(003).
[4]吴晓芳.占全省GDP比重45% 福建数字经济破浪前行[N].通信信息报,2021-03-30.
[5]林侃.前5个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N].福建日报,2022-06-22(001).
[6]陈建伟.福州数字经济领跑 向“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迈进[J].中国新闻网,2021-01-09.
[7]乐乐.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顶层设计[J].中国设备工程,2021(02):1.
[8]李治国.超大城市数字生活啥样[N].经济日报,2021-07-27(009).DOI:10.28425/n.cnki.njjrb.2021.005569.
[9]殷琪惠,郑荣林.“数”造江西[N].江西日报,2022-07-19(004)
[10]彭迪帆.数字经济勾勒智慧未来如何贡献南京“智慧”?[N].我苏网,2019-07-21.
[11]叶娟惠.数字经济引领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20(02):71-76.
- 上一篇:【中国青年网】一心向党,服务为民 2022/7/27
- 下一篇:【中国青年网】小禹踏水寻源,助力文化传承 2022/7/27